最近,各种转型、跨界概念层出不穷,似乎是个企业都会被分成“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两种类型,而这让夹杂在其中的一类特殊企业颇为尴尬:传统IT企业——它们和互联网沾边,总徘徊在互联网边缘小打小闹;又与传统加工制造企业脱不了干系,靠着大规模生产和供应链吃饭。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潮,这类企业甚至曾被指着鼻子骂道“你们哪有互联网基因”…....联想,或许是在这个机遇和挑战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
“我们业务模式再造的核心,就是要从卖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不仅对企业客户如此,对消费客户也是如此!”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
这是杨元庆近日在联想内部沟通会上的发言。“卖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这或许是“互联网思维”最隐晦的说法之一了。只卖产品、只靠硬件销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时代新崛起企业的利刃便是所谓粉丝经济、社会化营销、参与式营销等一系列概念,其实就是更重视消费者。单从这句话中,我们也能察觉联想已经隐约意识到:这家PC份额全球第一、手机份额全球前五的IT巨头,面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也势必需要做出战略战术上的重要调整。毫无疑问,联想在新浪潮中的战斗,亦将开始。
新架构 新盘算
联想早已经是一家“巨无霸“,但笔者认为更合适的形容词应该是一个“泛”字。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台式机、智能电视,到企业级产品,再到咨询服务,放眼整个世界,都几乎没有几家企业拥有这么广阔的业务范围。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大潮后,联想居然快速做出多项跟进,用在移动端、智能家居等领域不断的开拓来证明自己变革的决心。其实早在2010年,联想就已经提出所谓“PC+”战略,即发展平板电脑、手机、智能电视等产品业务。虽然这个PC+的说法颇为老套,但依靠着超强的执行力,这些产品的确在这些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而更加大刀阔斧改革发生在今年年初。联想集团将原有Think业务集团+Lenovo业务集团重新分为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和云服务业务集团。虽然联想依然倚重放在北京的前三个业务集团,但毫无疑问,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便是联想云服务业务的诞生和独立。
相比另外三大业务集团,云服务集团虽然略显单薄,但单独将其拿出来说却有非凡意义。除了配合联想的企业级服务之外,云服务集团的核心正落脚在“个人云”服务上,这正是其集团目标“建立自身生态系统,向用户提供出色的体验并发展紧密互动的用户关系”的重要一步——而这一系列的举措,也标志着联想的互联网化,它们正是这家传统IT巨头的互联网急先锋!举例来说,联想拥有数以亿计消费者使用的乐终端用户,进而将以Android和Windows个人操作系统为契机,打造乐安全、乐商店等一系列云服务,并输出到联想庞大的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用户群,协助打造联想自己的完整生态系统,提升用户体验,这对整个联想集团的战略意义都是极为重大的。
着眼于市场,我们可以看见联想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动作频频,在硬件、软件、渠道等各个方面和几大手机厂商暗自较劲,最强大的敌人自然是小米。
凭借着优秀的产品和品牌经营能力,小米始终闪耀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最近的小米4和miui6发布会上,酷炫PPT、雷布斯演讲、粉丝爆棚这样的“米式特色风格”再次让我们领略到互联网思维的神奇魅力。相比而言,联想从各方面都可谓“低调”,甚至默不作声的爬上了国产智能手机份额老大的位置(知名调查机构IDC日前公布的二季度数据显示,联想以12.5%的市场份额排行榜首,而小米紧随其后位居第二),不过另一份调查则声称小米以14%的市场份额获得第一。
无论第一是谁,联想和小米在移动端的角逐都将是一台大戏。一方面,小米这类崛起速度极快的互联网公司,毫无疑问靠的是产品能力和营销能力,最近黎万强出版的《参与感》中所提到的参与式营销,其实质就是品牌能够聆听反馈,真诚的与经营粉丝和社群,甚至让核心粉丝参与到产品设计和体验的改善当中,而这一点正是联想所缺乏的。
但小米真的能够凭借互联网思维所向披靡吗?事实上,在市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还有大量的消费者难以被所谓品牌和粉丝营销触及到。对于他们来说,大卖场里能买到哪款手机、哪款手机运营商提供的优惠多就买啥。相对来说,小米的这些弊病正是联想的优势所在:全面的生产体系、生产能力,以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渠道架设能力。一家快速崛起、估值超过3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和一家大举进军移动互联网,甚至专门独立出一个业务集团的IT巨头之争即将开始,是一方出局还是互有胜负?拭目以待!
隐忧何在?
伴随技术、市场的风云变幻,即使是联想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有隐忧在后:
其一,是渠道。一体两面,联想优秀的渠道整合能力成就了其首屈一指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其手机70%都依赖运营商进行销售,联想本身的盈利能力大幅降低。除此之外,联想的电商运营能力也略显不足,这极大限制着联想的互联网战略。相反,互联网手机企业则在电商运营上如鱼得水,小米拥有完备的电商体系和物流体系,70%的渠道权重由小米网承担。黎万强甚至说:“小米本质上是一家电商企业”。
其二,是生态系统的构建。IT老兵“老杳”曾多次在互联网上表达出一个观点:“放眼全球最有可能复制苹果商业模式的不是三星而是联想”——联想在智能终端及硬件上的布局相差不大(电脑业务全球第一、收购X86后服务器业务世界前三、智能手机也名列前五)。因此,联想目前的重点正落在其云服务上,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无论是智能家居、多屏互联、个人云等概念,终究要回到一家IT or 互联网企业生态系统构建的话题上,也就是“软实力”。在今年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的独立,意味着这一问题早已提上日程,下一步就看如何在安卓os之上打造完善的云服务生态。就如文章第一张图所示,云服务不仅只面对移动终端,也是联想PC、服务器业务的重要部分。
其三,是营销体系。对比小米等新兴互联网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联想若想在移动端保持竞争力,毫无疑问需要建立更有效的营销体系,或者说,如何利用消费者更喜爱的方式和他们沟通交流。联想目前的用户多分布在二线城市以下,以低端机大幅度占领市场份额,一旦没有形成对联想产品、品牌直观的认知,就很有可能“被”快速更新换代。不过相对而言,只要在态度上有所改变,对于联想来说,营销不存在什么问题。
从个性化开始
当然,笔者认为联想的改变或许有捷径可循。在“你若端着,我就无感”的个性时代,大而重的运营方式应该被抛弃,让品牌个性化不只是一句口号:笔者认为,联想从与消费者触及面最广的移动终端角度切入,借助社会化媒体、社群营销、品牌事件以及最新鲜的互动手段,完整塑造联想“逆生长”的年轻形象。
当前,移动终端的硬件销售势头正旺,而配套的生态系统例如手机UI、个人云、乐商店等也将会在未来3-5年手机销售饱和之际替代硬件产品成为最有价值的品牌沉淀。在品质过硬的前提下,联想应该更多借助新的营销模式打造积极、年轻的品牌形象,真正形成粉丝群。
有人或许会问:“联想不是一直再做这件事情么?”的确,除了前段时间曾发动过“逆生长”主题的社媒营销活动,近期联想在Vibe UI的推广中也使用“对不起体”,全面叫板小米miui6。这些推广活动虽然都引发不少网友关注,但是对品牌而言还远远不够。
从根本上说,笔者认为联想还需要做到两件事情:
一是深掘个性化元素。无论是真实社会还是社交网络,没有个性化的品牌就如同缺失灵魂。难以俘获大量粉丝的关注。“高大上”的联想可以放下身段,在企业文化中总结、提炼出一个更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元素。例如,公司高层的现身说法、参与一场时尚的发布会、结合调性相符的产品进行跨界营销….能不能拥有雷布斯一样的“偶像级”人物并不重要,勇敢迈出这一步才最重要。
二是浸入用户,发展粉丝。纵观玲琅满目的社交媒体,可以发现联想的入住的平台并不少,但少有账号真正浸入式的参与到用户的讨论中去。对于网络和社交媒体传播来说,第一步是“撒网”,这一点通过广告战役、新闻、有奖活动等就可以完成,但更为关键的是“收网”的过程——通过论坛、社区以及线下交流会将联想的核心粉丝聚集起来,深入沟通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让他们为企业出谋划策,参与到产品的发展过程中。联想目前分散的社交账号其实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粉丝的聚拢,无论是甲方自有团队还是代理公司运营,联想都应该好好整理自己的社媒资源,以统一完整的个性品牌形象,出现在网络中。
结语
其实,联想始终掌握着主动权:撇开收购Moto后的想象空间,首先,联想已从战略布局上独立出移动和云服务集团,全力支持其移动互联网转型;其次,联想本身已拥有的巨大市场体量(硬件和软件),这将使得其移动生态得到快速成长;最后,从联想正开始用social的方式改造品牌形象,例如近到上面两幅社媒海报所示的“联想叫板小米”事件营销等等。
回到杨元庆的那句话:“从卖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其实已经指出了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潮下的行动方向,问题就是企业主们肯不肯真的摒弃传统,拥抱互联网玩法,呈现一个崭新的品牌。联想一系列的行动让人相信,这家不断变革和学习的IT巨头,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