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在飞速发展。每一天,世界上都有更多的事物接入网络,将人员、流程、数据以及万事万物都与网络联结,这一现象称为万物互联—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发明路由器的思科公司(Cisco)正是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2014年,思科中国总部落户杭州,成为思科在中国的“大脑”和枢纽。
眼下,浙江正在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进制造业领域的“两化融合”。放在全球视野下,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如何?思科如何看待这一轮信息经济发展的浪潮?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思科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仕炜。
思科步入全新发展阶段
记者:思科是第一个在杭州设立中国总部的世界500强企业,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了,我们还是想知道,为什么是杭州?
陈仕炜:今年是思科在中国发展第21个年头,在这过去的21年当中,思科植根中国,不断加大对本地市场的投入。而2014年是思科中国的一个里程碑,来华发展20年后,我们在杭州设立了思科中国总部。
当初选址时,公司也做了大量调研,最后的结果是杭州。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这是一个美好的城市,她的宜居环境对IT人才很有吸引力;杭州市政府对思科的落户也非常支持,而且杭州正在着力打造“智慧城市”等。
我想说,选择杭州建设思科的中国总部,这一行为在参与智慧城市以及在中国本地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富有远见的战略性选择。
记者:总部落户之后,思科是如何定位杭州的总部角色?
陈仕炜:思科将利用中国总部这一平台,面向市场和客户需求,寻找共同研发新一代产品的合作伙伴。杭州属于思科全球研发的一部分,同时,我们把杭州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跳板,希望在此打造出一个智慧城市的样板,我们知道,这是面向未来市场的关键一步。
互联网发展才刚开始
记者:今天,各行各业都在谈互联网。最近,一个新名词“互联网+”火了。
陈仕炜: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互联网并不陌生,但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在现实世界中仍有99%的事物没有与互联网联接,未来的发展将势不可挡。不久的将来,人们能想象的一切事物都将与互联网相连。
互联网将人员、流程、数据及事物联系在一起,使网络联接具有比以往更高的关联性和价值。借助万物互联,客户将能够加快创新速度,实现预期业务成果,获得更高的价值。“物联网”是迈向“万物互联”过程中的一个技术过渡,蕴含着极为庞大的市场商机。
记者:你认为这一轮信息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浙江的机遇在哪里?你有什么建议?
陈仕炜:从大的方面说,新的联接势必将打破行业的界线,带来新的机会、业务、体验和服务,并为个人、企业以及国家带来巨大机遇。
随着中国进一步加大向数字化和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的转型,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在商机,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创新的医疗与教育模式、城镇化发展、智能互联城市、民营企业以及消费导向的中小型企业市场乃至电子商务市场等领域,而思科所关注的业界趋势与中国的产业发展诉求高度契合。
思科致力于将自身优势与中国产业转型方向相结合,关注政府积极推动的诸多重点领域,在进一步发展核心业务的同时,把握转型中出现的新兴市场机会。
互联网技术的演进和变革,更以颠覆性的力量催生了全新的产业格局和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到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任何IT服务,离开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就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万物互联重塑制造业
记者:浙江正在推进“两化融合”以及“机器换人”。你觉得,“万物互联”的理念能给浙江制造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陈仕炜:人员、流程和数据以全新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几乎每一家公司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经我们测算,在中国,“智能工厂”用例产生的潜在价值是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两倍之多。该价值来自成本削减、收入增长和更好的员工协作。
中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每单位产量的成本)比多数发达国家的单位劳动成本低大约30%。中国继续保持这一竞争优势十分关键,“万物互联”为中国制造商获得保持这一竞争优势所需的生产力提供了一个路线图。这将主要涉及最小化供应链成本、取得劳动效率和对变化需求的高度响应能力。随着供应链逐渐全球化和更为复杂化,中国制造商要想保持这一成本优势,必须利用潜在价值的驱动因素将投入成本保持绝对最低水平。
记者:企业应该怎么抓住“万物互联”这一机遇?
陈仕炜:“万物互联”有潜力显著重塑经济并驱动主要行业进行转型,问题在于谁能最快速地适应“万物互联”发展趋势,在新经济形势下抢占先机并成为赢家。对于谁最能从“万物互联”中受益的问题,公司规模并不是一个必要的指标。因此,几乎所有行业的竞争格局都非常有可能重新洗牌。
信息技术成就智慧城市
记者:你刚才提到,思科希望在杭州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的样板,能够描述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陈仕炜:万物互联将推动公共事业领域不断实现变革与发展。其中智能互联城市是最主要的应用和服务模式之一。基于万物互联的积极推动作用,城市管理者将能够在智能建筑、能源供应、水资源管理、智能停车、道路计费管理等方面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收益,居民也将从更好的城市服务水平中获益。
比如,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如果有旅客想查询从A地到B地的最便利交通方式和路线,他只需要在智能的公交车站信息屏前就可以通过几下“点击”快速得到解答。巴塞罗那智能互联街区里的每个垃圾桶都顶着一个很可爱的黑色小圆帽,这个小装置可以监测垃圾桶是否接近装满,在垃圾桶接近最大容量时这个小圆帽会向附近的垃圾清运车发送无线信号。类似于这样的智能应用在巴塞罗那比比皆是。
记者:这是怎么做到的?
陈仕炜:巴塞罗那智能互联街区之所以能为街区基础设施提供这类智能,主要归因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覆盖和应用。通过各种实时状态信息采集传感器、有线和无线网络联接以及视频系统与城市和街区管理中心的信息交流和控制,城市和街区管理者为传统的公共基础设施装配上了一个灵敏、智能、高效的互联网络“神经系统”,并能够通过这样的系统为居民和社会机构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应用。
同样的模式也可以复制到公共服务行业之外的更多行业市场,例如零售、医疗、教育、金融、制造、物流、体育文娱等方面,未来还能够在这些行业之间基于智能互联的网络实现协同与配合。
“云”是下一轮发展支柱
记者:在中国,还一个时髦的概念是,“云”。短短几年内,云技术就改变很多企业的信息技术格局。你怎么看?
陈仕炜:其实,这种转变才刚刚开始。越来越多的最终用户技术和体验需求,迅速且同步发生的技术转变,以及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都在推动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与此同时,组织也在面临着IT消费生命周期的根本性转变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希望更快地采纳能改变游戏规则的云技术。
导致这种转变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互联网的空前发展。我们估计,2000年时仅有2亿事物连接到互联网。在移动技术不断进步、“自带设备(BYOD)”日益流行以及其他因素的推动下,今天这个数字增长到了约100亿。而到 2020年,连接到互联网的人、数据处理和事物将激增到500亿。应运而生的万物互联将推动下一轮的互联网迅猛发展,而云将成为此次转变的支柱。
记者:请谈一谈思科的云战略。
陈仕炜:当前,企业正越来越多地采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从而快速且经济高效地提供业务应用和服务。为更好地支持这一发展趋势,思科正与多个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世界上最大的云网络—Intercloud。思科全球Intercloud是为实现“万物互联”而专门构建,将采用分布式的网络和安全架构,来支持高价值应用的承载,提供云数据实时分析能力和“近乎无限”的可扩展性。
记者:刘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