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一案,评论文章已如雪花,毫无疑问,这起并购案依然是诸多“资本之手”作用下的止血并购案之一,没有太多“营养”,最大受益者仍是背后的投资方。我们更关心合并之后的新滴滴,这个占据着中国出行市场最大份额的领头羊,未来之路将会怎样?
对于一个网约车平台来说,其核心本质是什么?毋庸置疑,是司机端!试想,如果滴滴公司失去了广大司机的支持,现如今估值350亿美元的滴滴除了几台服务器和数千名员工外,还有什么?还剩下些什么?
然而随着滴滴uber合并,诸多司机端的不利言论开始喧嚣尘上。有媒体报道,滴滴正在逐步提高司机的补贴门槛,“现在补贴门槛变高了,这部分钱越来越不好拿了。”某滴滴司机告诉记者,原来主要收入来源还是要靠补贴,但是现在接单奖励和早晚高峰的补贴都收紧,最初每天接满10单就能拿到补贴50元,后来提升到 16单有奖励,现在更是需要满26单才会有奖励。该司机表示,由于自己驾驶的车辆是奔驰C级车,保养、油耗等各方面的费用都较高,如果这样下去就要考虑转行了。
“让平台上的群体高兴是公司成功的第一要义”,优步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的公共关系经理,司机与执行团队之间的主要中间人艾米丽.考斯特在《共享经济》一书中谈及,“相较于产品和商业模式,司机群体显然是重要的,作为一个乘车平台,我们全靠司机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靠他们来提供用车,所以我们对司机的反馈信息极度重视,尽力让他们在工作中保持开心!”
司机群体是连接专车平台和乘客的重要桥梁,没有司机就没有人开车,就无法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滴滴uber中国合并后,新的滴滴态势或更加真实的出行市场状况,或正由司机端如多骨诺米牌开始。
易到创始人、CEO周航近日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指出,此前专车平台通过巨额补贴圈来的用户大部分是公交车、地铁的消费人群。而随着滴滴uber的合并,专车行业将从此前的烧钱模式回归到追求盈利和服务品质的商业本质,在加上新规的出台,此前庞大的专车用户势必将会缩水,市场需求将回归到一个合理的量。
周航的分析不无道理。要知道在补贴最高时,用户可以1元甚至0元乘坐宝马、奔驰级别的豪华轿车,这显然不符出行成本。滴滴方面也公开表示,此前大规模的补贴将不复存在。而随着专车价格回归理想,必将带来用户的大量流失,司机订单减少,收入下降也将紧随其后。
其次,由于uber滴滴的价值观差异也将导致一部分司机流失。据报道,滴滴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不规范及不合格的相关司机进行裁员,以期增加通过监管层审查的可能性。“对司机的驾龄、位置、车型信息等相关安全资料都在陆续统计,会清除掉一批有安全隐患的司机,人数不会太少。”8月10日,一位滴滴司机对记者透露的信息印证了滴滴将会缩减司机队伍的说法。
而且在一部分滴滴司机眼中,优步不如滴滴本土化、接地气,“比如注册必须得有电子邮件,而且优步没有人工客服,有了问题只能通过手机APP反映,太高科技了,无法进行沟通”。
再者,滴滴在探索多元化的道路上,正在微调社会车辆和自有合作车辆的比例。“感觉自己每天的派单量越来越少,滴滴平台在派单时偏向自营车。北京现在滴滴的自营车是8万辆,等增长到15万辆可以覆盖用户用车需求的时候,私家车主这一群体可能就要退出了。”一位使用滴滴快车的车主透露。目前,滴滴正在全国范围内与滴滴出行合作的汽车租赁公司一起扩大自有车辆规模,为后续的业务变革铺路。
要知道,滴滴、uber等平台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专车司机月入两三万都是常见现象。司机端补贴最高时达到2-3倍,比如乘客这一单是20元,那么司机这一单则可以获得20x(2-3)的金额,此外,还有数单奖励、高峰期奖励、月度奖励,月入数万是很轻松的事情。而且在专车大战初期,滴滴uber等平台为了快速扩大司机量,对司机、车辆的审核机制也并不那么严格。再加上时间自由、没有份子钱,不仅吸引了诸多有闲时闲车的个人车主加入,还诱惑了不少出租车司机转行。
如今,补贴减少、用户流失、订单减少、新规、平台对司机机制的调整等等诸多因素都将导致司机群体的流失,业界专家普遍认为,专车司机收入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此前专车平台过度烧钱造成的‘从打车难到揽活难’、‘营收逐月下降’、‘专车市场需求虚高’等一系列结果已经显现。而现阶段,这一系列结果正由提供运营服务的司机、乘客和城市管理者等埋单,其中当然包括专车司机。他们在这场资本市场的争夺中话语权越来越少,因此目前有大量专车司机选择离开平台也是预料之中的。
事实上,无论滴滴、uber还是易到,都早已将眼光放在了未来的无人驾驶方向。在 2014 年接受采访时,Uber CEO Travis Kalanick就曾明确表示过该公司将会使用无人驾驶汽车代替人类司机。到了 2015 年初,Uber在匹兹堡建立了一个无人驾驶研发中心。滴滴接受苹果公司投资也正是为无人驾驶布局,其CEO 程维也曾说:“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之后,买一辆车会变成非常奇怪的事情,就像今天你买一匹马一样。”
然而事实是,滴滴目前尚未在无人驾驶领域有任何建树,在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之前,滴滴所谓的350亿高估值将拿什么来支撑?更可怕的是,有分析认为,由滴滴和Uber导致的市场负面情绪将被放大,或会引发创业公司融不到资进而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