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结束了,名家名团来得不少,但他们本已受市场追捧,也无需赘述。倒是扶持青年艺术家的平台,提前结束已很久,仍不断有人提起。四年了,这个平台扶持的青年艺术家,发展得怎么样?在先锋艺术和商业市场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中,他们能否取得平衡?青年报记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四年扶青亮点多 “也许是唯一能拿格莱美的”
10月底,在浅水湾艺术中心演出“未来音乐”专场时,不少音乐人都冲了过来感受,早已成名的谭盾瞪大着眼睛,跟着节奏摇晃,时不时还冲舞台竖着大拇指。当晚,有三个节目登台,多媒体互动科幻剧场《朝闻道》、戏班乐队创作的音乐电影《斩·断》、新古典电子音乐《日与夜》。
这些,就是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做的工作,大众看不太懂,内行却看出了门道,《斩·断》演出时,让诸多到场的海外嘉宾惊叹不已。扶青计划负责人杨怡君告诉青年报记者:“他们的这种演绎方式很少有人知道,但在业内得到的评价却极度高,我身边的音乐家朋友说,这是目前中国唯一有可能拿格莱美奖的音乐形式,比此前朱哲琴、萨顶顶都深入。”
《斩·断》确实获得了青睐,目前,已经有包括亚洲协会、英国南岸艺术中心、匈牙利文化艺术宫等6家国际艺术机构或负责人,表达了邀请的意向,记者数了数,这应该算邀约最多的扶青板块作品了。
而现代舞团陶身体的作品《8》,也同样如此,普通人看不太懂,但却吸引了沪上无数专业舞者去观摩,并频频赞美。跟扶青计划联动的艺术节交易会负责人陈强告诉青年报记者:“陶身体也是我们委约的,他们现在的地位和高度,已经相当于是大陆版的"云门舞集"了!他们也已经有了很多艺术节的邀约,我统计了一下,几乎舞蹈家想去的艺术节,他们已经全部攻占,这个成绩非常牛!”
最主要成绩 是坚定了他们的路
然而,即使业界再怎么称赞,很多人其实仍不太明白,扶持的青年艺术家,怎样才算扶持出来了?评判的标准是他已经成名成家了吗?对此,扶青计划负责人杨怡君解释说,这个难得的平台是“孵化平台”:“他们本身很优秀,我们的工作是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另外,他们有艺术潜力,但缺乏资源,所以很多人会对走艺术这条路摇摆,他们说不定会做商业的真人秀,甚至去做金融,我们做了,可以让他们的艺术道路走得更坚定。”
杨怡君坦承,对每年十几个节目、几十位艺术家来说,试验田性质的扶青计划“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功,得允许有人失败”,但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给真正的艺术以土壤和平台。陈强也说:“国内很少有人投前卫探索的艺术形式,即使是北京,也没做规划,因为商业卖票比较难;上海又比较务实,步步为营,市场也同样不愿意做实验。所以,青年艺术家们需要的是委约。”
名家之后裘继戎是个例子。他是位热爱街舞的85后,但作为裘盛戎的孙子,京剧裘派的嫡系继承人,京剧传承却又是个沉甸甸的使命。“当年京剧完全就是门流行艺术,我觉得它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怎样才能让年轻人接受呢?”裘继戎曾对扶青计划表述过自己的苦恼,但在和拿过街舞冠军的朋友合作后,他发现,京剧的传承有很多尝试可做。“他现在很坚定走这条路了,所以在大师工作坊时,被杨丽萍看上了,参与今年大火的《十面埋伏》,除了主演,他还从编舞做到执行导演,给他的平台很大了。”杨怡君说,裘继戎瑞今年更是坚定了走独立工作室的路子。
不过,杨怡君也表示,裘继戎要成为杨丽萍这样的大家、名家,还有很长的时间和很丰富的经历,“艺术家是需要稳定下来的,但他有了更多的机会。至于未来大方向的规划,那就是经纪公司的事了。”
市场难接受? 它们或是未来的大众艺术
扶青计划今年曾邀请了一些大众熟知的明星、名家来交流,就有艺术学生问张铁林,怎样才能平衡自己的艺术要求和大众的商业需求呢?张铁林说,要驾着艺术的马车,撒商业的传单。不过,从目前看来,扶青计划的委约项目,绝大多数还不具备“撒商业传单”的能力,像让业内赞叹不已的陶身体《8》,一位进去感受的普通观众曾告诉青年报记者:“看到周围人都在真正地叫好,我觉得很惭愧,因为在我看来,他们就是前一半时间把身体拱起来,后一半像煎饼一样翻一面继续拱着——完全没看懂。”
然而,杨怡君说扶青计划并不担忧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矛盾。“艺术节有完全为大众服务的艺术形式,主板块都是大家能欣赏的,另外还有艺术天空,这些比例已经很大了,但作为艺术节,我们必须要探索未来有可能成为大众艺术的形式。你看,现在流行的很多艺术形式,其实就是当年批评或者被嘲笑看不懂的东西,比如春之祭,比如现代舞,比如摇滚、电子乐等等。”
既然是扶持,杨怡君说对成绩考量的方式,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些理解。“我们的投资是政府资金,回报并非以金钱、票房作为标准,而是希望能扶持到艺术家,让他们留下来,而不是流失。”她说,“中国内地如今很少标杆性的艺术家。可喜的是,今年我们委约的14部作品,大部分年轻艺术家是想回归中国文化本身,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国际上的艺术家们,会来演绎他们创造的某种中国艺术形式——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我们一定要去做。”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