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2014第四届绵竹市猕猴桃采摘节在遵道镇棚花村拉开了帷幕,5日的开幕式上,既有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歌舞,又有“抢凳子”、“石头剪刀布”、“萝卜蹲”等互动游戏,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俨然一片幸福的海洋。本届采摘节将持续到10月10日。
“产业园区是在08年地震之后兴建的,现在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总面积接近一万亩,主要以红心猕猴桃为主。”棚花农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猕猴桃对土地、水源的要求比较高,在种植后的第三、四年开始挂果产生经济效益。
作为08年地震灾区之一,棚花村在震前的生产方式粗犷原始,家家户户种植的多是经济效益较低的作物,辅以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业。地震过后,棚花村并没有呈现荒废的景象,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下,红心猕猴桃这一新兴的经济作物,在棚花村这里渐渐扎了根,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据介绍,现在棚花猕猴桃产业园主要种植红阳,红什2号,金阳1、2号等猕猴桃新品种,所有品种均有知识产权,其中红阳猕猴桃已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在生产基地,记者放眼望去,都是刚刚修剪过枝条的猕猴桃架子。一个个架子整齐地排列着,地面上种满了碧绿的三叶草,环绕着整个园地的水槽里,清泉缓缓流过。
“原先我们屋里,除了种地还养一些猪,一年下来,除了锅巴就没得米饭了。”69岁的付大爷是土生土长的棚花村人,以前在他的眼里,农业只是靠天吃饭,一年到头勉强糊口的行业,地震以前,他们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地震过后,棚花村引入红心猕猴桃,成立了产业园合作社,现在光加入合作社这项收入,付大爷一家就能就能达到3000多元一年。
猕猴桃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号称“水果之王”。“我们现在依靠着自己的技术团队,采用的是一些新的农业种植方法。”棚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春女士告诉记者,棚花村的红心猕猴桃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以草除草”、“以草作肥”的方式,不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这里的猕猴桃果型中大、皮薄易剥,记者尝了一口,肉质鲜嫩、口感清爽、甜得如掺了蜜糖。参加采摘节的游客们,都对这里的猕猴桃赞不绝口,喜爱有加。游客们还可以通过实名认养的方式在园区里认养一棵猕猴桃树,明年就可以免费摘取4斤优质猕猴桃。
好口感不仅仅来源于好技术,据代春介绍,依托的现代生态农业循环体系,棚花村还兴办了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獭兔的排泄物作为猕猴桃的肥料之一,而猕猴桃产业园里的三叶草则作为獭兔的饲料之一,通过综合多种农业产业全方位发展,形成了“果(猕猴桃)——草(三叶草)——畜(獭兔)——沼(沼气)——菌(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
2013年11月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全文中,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业内人士预计绿色循环经济、低毒高效农化领域将有望获得重点支持鼓励。
“现在我们是赶上时候了!”代春笑着讲,目前猕猴桃除了销往成都等四川周边的地方,还将利用了互联网打造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直销配送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朋友品尝到来自棚花村的红心猕猴桃。
上一篇:湖南卫视快乐购推0利家装团购节
X 关闭
X 关闭